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

《心》今天開始,極簡生活。

一個人生活,到底需要些什麼?

我在日本看到很多教別人如何一個人過生活的書籍跟雜誌,內容卻大半在講垃圾怎麼丟、怎麼搬家、煮飯跟收納的技巧,沒有人說技巧不好,但是生活就跟藝術一樣,技巧易學,靈魂的部分卻只能靠個人摸索。

我初次出國獨自背包時領悟了一件事:人活著其實很簡單,只需要食物、水、空氣跟乾淨安全的休息場所。其他的東西,都可以選擇往肩上扛或是放下它,讓事物與自己都獲得自由。
五年後再看當時的體驗,會明白那是背包旅行,除非我帳戶裡有到70歲前工作與否都生活無虞的存款,否則出過社會如我也知道人不可能永遠只是旅行,人是需要生活的。生活的基本就是可以供應那些活著所需的要素,食物、水跟乾淨安全的休息場所。其他的東西,依自己的選擇,就會讓自己的生活看起來像是什麼樣子。

旅行很簡單,買一張機票,背上包包就能出發。
生活比旅行需要多一些思考與取捨,但兩者卻會彼此啟發,我一直都在背包旅行中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什麼,並辨別其實並不那麼需要的東西,早早釋放掉對它的依賴度。但這部分每個人都不一樣,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旅行方式:跟團、背包,大包小包的公主旅或是孓然一身的克難旅。

這是一個絕佳的練習,在決定人生的中繼落腳處或永恆的家園前,我把每個停留的地方都當作是我的旅站。然後在這些流動、不斷改變的環境中,我依舊繼續我的生活。
這個旅行不用太長,但也不能短到完全無法產生生活感。
大概介於兩個禮拜到一個月,把自己當作是實驗觀察的動植物,用心記錄自己從早到晚的需要與變化。人一生之中絕對值得好好花一段時間徹底觀察自己的個性、好惡與生活方式,我第一次如此帶有意識地觀察到自己某些應該早就知道並且習慣,但是仔細一想卻覺得怎麼會這樣的地方:像是我早上一定要喝熱飲不然會全身不對勁,我對清潔用品有特殊堅持,睡覺的地方是我一整天生活的最後聖地,沒有網路沒關係但是不能沒有書,等等。經過幾次內心交戰取捨,你會獲得一份終極的清單,記載著你最少需要哪些東西就能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自在愉快的生活,其他東西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

把自己的生活精簡到沒有多餘的浪費,那你就不用多花時間跟力氣在那些根本一點都不重要的事物上。那時你會發現,只需要花少少的錢你就能很快樂,在任何地方你也都能很自在。

再釐清我所謂的一個人狀態好了,我沒有說一個人的狀態必須要住在半徑一公里內無其他人家的深山,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老死不跟任何人往來。人跟犬族朋友一樣本來就是社會性的動物,是父母生養的,尤其亞洲人的家庭觀念重,血族親情這一關就足夠讓想要過與世隔絕生活的人破戒。所以,就跟一般人一樣,可以有人際關係,有朋友甚至伴侶,在這裡我要說的一個人的狀態應該是指精神與生活狀態上的自由與獨立。

我理想中的自由與獨立狀態是:

‧即使跟家人住在一起,也有屬於自己的時間跟空間。

‧人際關係不嫌少不貪多,質勝於量。

‧能以最少的依賴,自理自己的生活。(包括依賴機器跟網路或其他東西)

‧最壞的狀況發生時,保有解決問題與生活的能力。

這其中最困難的其實是自己的內心狀態如何調整,要過好一個人的生活,就不能過度干涉別人的生活;一天到晚上FB,或是花太多時間在抱怨別人為什麼都不照自己的想法過活。天底下只有三件事:你的事,別人家的事,還有老天爺的事。只要管超過你自己以外的事都會造成無謂的煩惱,因為他們都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東西。相反的,要多花一些時間去思考怎麼從自己下手去解決當前的問題,或與重要的人直接面對面談話,建立真實深入而且親密的關係。說歸說,我還是會因為別人與我意見不合生氣,因為被指責而情緒低落,或是覺得自己很無能乾脆結婚當專業主婦不要再想如何自己獨立生活了,可是每年年終總檢討時我還是會思考同樣的問題,然後還是會走回這條路上。雖然一個人偶有挫折,整體來說,我還是越來越喜歡這樣的自己。

當你變成了一顆自己能夠滾動的圓,你就會發現身邊的風景開始改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